您现在的位置: 广安人大 >> 工作研究 >> 正文
 
攥紧合作先机  纵深融入重庆

攥紧合作先机  纵深融入重庆

——广安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刘习飞

 

2007年初,四川省和重庆市共同签署了《关于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合作大幕正式拉开。广安市委市政府把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主动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全面加强广渝合作,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庆方面的积极响应。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第三个副省级开发区——重庆两江新区的成立,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启动,未来广安的发展既面临叠加机遇,又带来多重挑战。广安如何应对?本文在对广安纵深融入区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广安深度融入重庆的新的定位、路径选择和广渝两地一体化的对策。

 

纵深融入重庆正当时

 

面对全球化浪潮,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面对川渝经济区合作新契机,面对重庆极点的迅速扩张以及广渝合作的良好开端,广安纵深融入重庆正当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向。在全球化浪潮愈益澎湃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一体化发展已成为经济分工理论运用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的有效形式,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优选模式。时下,国际间、区域间频繁交往,其合作越来越密切,区域经济组织也越来越发展,目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南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范围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体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已成为主旋律,今年以来,国务院又先后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重庆两江新区总体方案、《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这一系列规划无不体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广安未来的发展必将纵深融入到区块经济中去,这是不可争辩的发展方向。从区域角度看,广安应与重庆一体化。广安市虽然隶属于四川,但离重庆仅1个小时车程,属“泛重庆1小时经济圈”,而且广安与重庆“山相连、水相依、人相亲、习相同”,同属于巴文化区域,历史渊源深厚,人流、物流、文化流相通。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视角看,广安纵深融入重庆是最佳选择。

(二)增长极理论的现实选择。根据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总是首先由少数区位条件优势的点发展成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则表现为生产要素从极点向外围转移。在川渝经济区内,重庆、成都为两个极点,其产生的极化效应集合了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获取了集聚规模经济效益。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核准,“两江新区”的挂牌等新政策的出台,重庆、成都这两个极点会更强,辐射力与带动力也会更强。广安远离四川省会——成都,接受成都极点的辐射和带动相对较弱,与重庆不仅距离近,具有地缘优势,而且具有资源互补、人缘相亲、文化同一等独特优势。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情况看,广安接受重庆这个极点的辐射与带动也更为直接,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广渝初步合作的顺势而为。从2007年开始,广安市试探性向重庆靠拢,寻求合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广渝合作已经从“单相思”——“初恋”——“热恋”,现已发展到“蜜月期”。目前,两地宽领域多层次合作格局逐渐形成。首先,合作框架全面构建。重庆市明确表态将广安与重庆辖区内40个区县一样对待,成为理论上的第41个区县,并与广安签署了推动两地经贸合作备忘录以及交通、工商等12个方面的合作协议。这12个方面的合作已全面启动,特别是交通共建、产业转移等方面成效明显。其次,合作交流良性开展。确定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合作协调机制,官方合作更加紧密,民间合作不断扩大,交通合作形成共识,产业合作顺利对接,科教合作全面开启,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合作交流格局。第三,产业承接收效明显。仅2009年,广安引建重庆方面项目280 个,到位资金 69.6 亿元,占广安引资到位资金33.7 %。广渝合作领先于四川省环渝腹地其他市,这为广安更进一步融入重庆赢得了先机。

(四)高层“破壁”的政策指向。对于毗邻重庆的市、县来说,“牵手”重庆的最大障碍、最大政治风险是行政壁垒。川渝之间的行政壁垒成为了环渝腹地六市及其区市县的难言之隐。2009年底,“坚冰”开始融化,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于“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一区块”就是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着力打造川渝经济合作桥头堡。并且明确要求环渝腹地六市打破行政区划隔断,主动纵深融入重庆都市圈,把重庆视为“经济省会”,为重庆发展服务,分享重庆的政策,实现双赢。环渝腹地六市与重庆之间的行政壁垒和政策障碍将逐渐消除。广安要准确把握四川省“破壁”的风向标,大胆地纵深融入重庆。

(五)未来发展的内在必然。广安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资源的匮乏,还处在“无大资本规模开发、无高技术集约开发、无好项目深度开发”的阶段,对资源的利用流于粗放。广安未来的发展仅靠自身力量,崛起“乏力”。必须依靠外力,这外力就来自重庆,通过承接重庆的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重庆的资金、技术、人才,吸引重庆的企业来广安投资兴业,广安方可有大的发展。因此,广安未来发展应依托重庆,以城市相连、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贯通、人文相融为突破口,形成与重庆体制相融、市场相通、交通共连、人才对流、产业对接、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一体化格局。重庆未来的发展无论从速度、规模、空间等,都被外界看好。美国《新闻周刊》认为,如果有一个城市能够代表中国经济未来,那么这个城市非重庆莫属;英国《金融时报》也认为,重庆投资潜力超过日本东京。可以这样说,重庆未来发展提高到中国战略定位的高度,并进行了多项“黄金定位”,这昭示着重庆将是中国及至世界的未来之星,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新的领跑者。未来重庆的高速发展必将要求有广阔的腹地、有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有完整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广安就具有这些优势,重庆吸纳广安作为其经济组成部分,在经济上可以取得互补效应,在体制上可以加速消除二元结构,在文化上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充分交融,更有利于重庆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增强以重庆为极点的重庆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因此,广渝合作是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重新定位广安再思量

 

在纵深融入重庆的新的现实中,我们理应重新考虑广安的定位,这既包括总体定位,也包括城市定位和功能定位。

(一)总体定位:“四川版图、重庆版块”。广安市过去的定位是“立足四川、面向重庆、走向世界”的开放式发展战略,这无疑是开明、正确的。但随着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广安市纵深融入重庆不仅是广安的意愿和热情,而且已上升到四川省发展战略层面,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即将出台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安作为川渝合作示范区,这是国家最高层面对广安融入重庆的规划。因此,广安市的总体定位应调整为“四川版图,重庆版块”。行政上隶属于四川,经济上从属于重庆,成为经济意义上的重庆的第20个“区”。同时,要加强与重庆的交通融合、文化融合、社会事业融合,包括教育、卫生、科技等融合,真正实现广安与重庆的产业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成为重庆最紧密的经济腹地。

(二)城市定位:环渝腹地副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中心城市而言的,它是介于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的、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要作用的城市。广安市已被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重庆城市群。在重庆城市群中,广安市不仅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品牌,理应成为环渝腹地的副中心城市。但现实不容乐观,从周边看,省内的泸州、宜宾、遂宁、南充、达州,重庆的合川、长寿、铜梁等正以高速势头扩张城市,拓展其辐射能力和“势力范围”。从市内看,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城市扩张规划起点高、速度快、规模大,对广安市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冲击较大。广安要成为重庆的副中心城市面临挑战。要突出重围,一方面,要统一思想认识,重新树立和强化广安主城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意识,以广安城南、城北、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岳池、华蓥为整体进行布局,并作为“一核”,以聚集、带动和辐射整个广安市的各区市县,甚至带动和辐射广安市周边区县市。同时,还应利用建设广安港口的契机,按照再建一个广安城的思路,大手笔规划广安港口建设,设立现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园区等。争取广安城区通过5年发展,到2015年,广安城区(含华蓥、岳池)人口超过 80万人,城区面积超过 10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城市圈北部的综合交通中心、商贸流通中心、旅游组织中心。到2020年广安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城市圈北部的辐射功能较强的综合服务中心。到2030年,广安城区人口突破150 万人,城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魅力城市。另一方面,广安经济要迅速扩张,成为重庆城市圈北部的经济中心。“十二五”期间,广安经济应保持在13%以上,力争到2015GDP达到1000亿元;2020年突破2000亿元,通过10—20年的高速发展,把广安培育成成渝经济区东北部的重要增长极、环渝腹地的经济“小巨人”。

(三)功能定位:面向重庆的四大基地。功能定位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以及所禀赋的主要职能。广安市应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充分发挥独具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和产业等优势,将功能定位为面向重庆的四大基地。

一是面向重庆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广安是农业大市,历来有“金广安、银岳池、红武胜”之称,农产品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优。在深度融入重庆中,广安应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抓住重庆产业升级后腾出的巨大农产品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筑优质农产品进入重庆的绿色通道,将广安打造成重庆的“米袋子”、“菜篮子”、“鲜果园”。

二是面向重庆的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工业配套基地。针对重庆城市快速扩张和“两江新区”建设对建材的巨大需求的机遇,广安应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材、水泥骨干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建成面向重庆的建材原料供应基地。瞄准重庆能源需求大的现状,立足广安丰富的天然气、煤、电等资源,加快“气化广安”、“盐化广安”,力争成为面向重庆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原料供应基地。抓住重庆产业转移和广安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契机,承接重庆转移的汽车、摩托车配件,机械装备制造配件;依托重庆发电设备、仪器仪表、船舶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内燃机再制造、电线电缆等产业,配套重庆;利用广安现有企业优势,加强与重庆医药化工、轻纺工业的产业的合作。通过产业承接与合作,力争成为面向重庆的工业配套基地。

三是面向重庆的劳务输出基地。广安是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农业富余劳动较多,转移就业压力较大的市。目前,广安每年外出流动人口超过120万人,从流向看,大部分流向沿海一带。随着重庆的大发展,尤其是“两江新区”的启动,重庆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结构性劳动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尤其是技工、高级技工、高级技师需求会很旺盛。广安市要花大力气、下狠功夫培训技术人才、实用人才,把广安劳务品牌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使广安成为重庆的劳务输出地。

四是面向重庆的旅游休闲基地。重庆经济相对发达,工作节奏也较快,人民生活富裕,旅游消费渐成热点,位于重庆腹地的广安,理应成为重庆人理想的旅游休闲基地。目前,广安与重庆的旅游业联系较为紧密,重庆已成为广安旅游最大的外来客流地,随着两地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两地交往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来广安旅游的重庆游客将会更多。

 

融入路径选择“三对接”

 

广安纵深融入重庆的路径应以政府为推手,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产业对接为关键,企业互动为主体,积极与重庆在区域、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全面深度对接。

(一)区域对接:全市联动,分块合作。广安及各区市县应考虑在市上的统筹及引领下,既“抱团”深度融入重庆,又各自从实际出发,按照各自的区位条件、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各显其能,紧贴重庆,发展自己。

——全市联动。以市上为核心和牵引,引领区市县“抱团”纵深融入重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整合全市力量和资源,大打“大广安”品牌。集合政府、民间力量,整合市、县市区力量,调动重庆乡友力量,共同为广安纵深融入重庆献智出力;整合全市资源,有规划、有目标地与重庆开展合作,既避免资源浪费,又改变县市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的现状,实行“大兵团”对接重庆。二是着力在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对接上下功夫。发展重点、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规划都要力求与重庆衔接,既要体现自身行政区划的经济发展特点,又要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性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指标的可预期性。应拓宽视野,主动纳入重庆城市群大框架来规划,并借力加快建设步伐,尤其是交通建设方面,应形成与重庆及周边市区相连的综合网络体系。三是优化环境,聚集市场要素。重庆是中国西部人才、信息、金融要素的聚集地。广安要下苦功夫使重庆大量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流入广安。

——分块合作:一是广安市以及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作为一大区块,以广安城区为核心,引领华蓥、岳池共同融入重庆。集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现代农业示范园、广安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广安新桥工业园区 、广安区前锋工业园区 、华蓥工业园区、岳池工业园区等,集约整合,大手笔规划开辟重庆工业园,作为广安市承接重庆产业转移的主战场。二是邻水版块。利用包茂高速(渝邻段)、国道210线、沪蓉高速公路(邻垫段)和广安—洛碛(长寿)铁路(规划)等优势条件,依托邻水现有的现代物流园区、机电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子中工业园区等工业发展区域以及农业园区和华蓥山丰富的资源,利用好寸滩保税区和“两江新区”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机电制造、建材、轻纺及农产品加工,成为受益重庆政策最大的“邻里”和承接重庆、连接达州的重要通道。三是武胜版块。武胜县应借助邻近重庆合川、北碚等地缘优势,依托国道212线,南合高速公路、广安—泸州高速公路(规划)、兰渝铁路以及嘉陵江水道等便利交通优势,对接北碚、合川及其重庆其他主城区,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农产品加工、机电加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成为承接重庆、连接南充的重要节点。

(二)产业对接:紧贴重庆,甘当配角。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对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农业对接。重庆对绿色无公害食品和特色农产品需求量大,这为广安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广安与重庆已签订《食用农产品互认协议》,为广安货进入重庆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据初步统计,广安已有10个以上的农产品获得进渝“绿卡”,已建成供应重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55个,商品性农产品80%销往重庆。下一步,广安要瞄准重庆对绿色产品需求大增的契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引进名特优新产品,做大做强邻水脐橙、龙安柚、广安盐皮蛋等农产品品牌,建立一批规模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广安农产品进入重庆的流通渠道,使广安的农副产品通畅地进入重庆的主流市场,成为重庆农副产品市场的重要供应地。到重庆举办农副产品的展销展示会,树立广安农副产品的整体良好形象。加强与重庆农业的合作,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基地。

——工业对接。未来重庆工业发展的方向是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兴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汽车摩托车,打造“中国汽车名城”和“世界摩托车之都”;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重点培育天然气、石油、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轻纺劳动密集型产业。广安工业应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和活力,主动争取,对接重庆工业,重点在四大产业的对接,一是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的承接,二是对接重庆机械装备制造业,力争成为重庆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三是医药化工产业的合作,积极促成广安医药化工企业与重庆的中医药企业、化工企业的合作,接纳重庆医药化工产业的转移,四是承接重庆轻纺工业的产业转移。
  
——旅游对接。围绕“把广安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基地和川渝两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目标和适应旅游国际化发展要求,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小平故里、华蓥山、嘉陵江三大旅游板块,开发红色、新型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健身、文化等系列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高端观光产品和特色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积极打造红色游、山水游、绿色生态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基地。

(三)企业对接:市场导向,企业主体。近年来,广安始终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理念,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重庆企业与广安优势企业进行联合或嫁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重庆银钢集团投资3亿元在武胜县街子镇机械加工工业园成立汽摩配件企业,重庆隆创动力整体搬迁,落户广安。目前,广安从重庆引进的资金和项目中九成以上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的。在请进来的同时,广安企业也主动走出去,把触角伸向重庆,通过在重庆设立销售公司、与重庆企业联营配套生产、合作开发新项目等方式,参与到重庆的合作中去。今后,广渝合作更多层面是企业的合作与分工,政府应改变思维方式,从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政府推动模式融入重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主动成为融入和对接重庆的主体。

 

实现广渝一体应突进

 

如何顺势而为、纵深融入重庆发展,实现广渝两地一体化?必须以战略的眼光、长远的目光、开放的心态、共赢的理念、突进的举措,尤其需要敢闯敢试、敢于突破的精神、理念和行动,更加主动地接轨重庆,更加扎实地纵深融入重庆。

一)更新思想理念,全力保持融入先机目前,广安在融入重庆城市群中已经抢得先机、拔得头筹,但并不是高枕无忧,后来者可能理念更新、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对广安纵深融入重庆形成挤压。因此,广安应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和配角意识,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的狭隘思想;必须正确树立开明开放、合作发展、借力发展的理念,坚决破除自我封闭、不思进取,夜郎自大的保守思想。一要深化开放意识。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广安融入重庆是必然选择,但一些制度性障碍及思想观念阻力仍严重影响广安与重庆的“竞合”。因此,广安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冲破行政壁垒和制度性障碍,主动拆除“汉界楚河”,面向重庆大开放,积极接轨重庆、配套重庆、服务重庆、接受重庆的辐射,有效吸收重庆溢出的能量,在落差中找到广安发展的利益最大化。二要强化机遇意识。国家第二个十年西部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即将出台、重庆“两江新区”正式诞生…多层机遇喜降川渝,对于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广安来说,唯有抢抓。否则,机遇稍纵即逝,错失了广安崛起的最佳机会,不仅造成广安前期融入重庆的多年努力付之东流,而且广安会被周边市形成“挤压”和“合围”。三要固化“配角”意识。要固化主动融入、甘当配角,发挥优势、促进双赢”的发展理念。广安要甘当广渝合作的配角,主动服务重庆,分享重庆政策,赢得重庆支持。同时,积极借鉴重庆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壮大广安的优势产业,谋求局部竞争,力求广安的一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在成渝经济区争当主角。还有一个问题应引起广安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就是要使广安融入重庆战略成为全民共识。融入重庆不能够停留在政府层面,应该走出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路子。要使融入重庆成为全体市民的行动,让全体市民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心态参与其中,成为推动广安纵深融入重庆的重要力量。

()深度研究重庆,科学谋划融入战略。纵深融入重庆,参与重庆合作与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认真研究重庆,读懂重庆。当前和今后一个期间,重庆有两大效应及其十二五规划值得广安好好研究,两大效应是314总体部署和两江新区效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明确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提出了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交办了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的效应,广安要好好研究;两江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计划十年之后,GDP达到6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其巨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对于广安来说,无疑是强劲的。广安要好好研究两江新区效应。广安还应很好地研究重庆的十二五规划,尤其是重庆十二五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在研究清楚重庆两大效应及其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广安纵深融入重庆发展规划》,确定广安纵深融入重庆的方向、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各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要依据《广安纵深融入重庆发展规划》,开展专题研究,周密编制相应的区市县融入规划、行业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推进融入重庆战略纵深发展。

(三)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创新制度安排。广安融入对接的组织机构和机制已经部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加以完善和创新。一是设置广安纵深融入重庆发展的领导机制和跨行政区的组织协商机构。设立以广安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广安市融入重庆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委、规划和建设局、招商局、交通运输局、银行等有关单位和五区市县的党政主要领导组成。同时,设置广安市融入重庆跨行政区的组织协调机构。消除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不同行政区之间带来的地方利益分割,建立在不同的行政区可达成共识和形成共同利益的内在协调机制,并在保证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共同政策和制度规范,协调机制的建立应以企业、部门及民间组织为主体,搭建平台、连通纽带、互利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二是建立高层联动机制。一方面,建立政府间统一协调机制,协调广安与重庆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间产业政策和招商政策等,另一方面,加强高层互访联动。定期交流、沟通与合作,在观念互同、交往互信、资源互补、交通互融、市场互惠、产业互赢等方面达成共识,互通信息,沟通交流。广安市及五区市县还应积极主动与重庆更多的区县结为“友好城市”。三是建立部门对接机制。市级有关部门应按职能分工加强对口部门对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明确合作重点和合作方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广安市工商联应更加积极的与重庆市工商联合作,发挥好广渝民营企业家联谊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团、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在重庆设立窗口,建立研发中心、招商中心、市场中心等。

(四)加快交通接轨,大大拉近广渝距离。 城市圈的形成与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体系的完善。广安必须进一步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广渝交通一体化。一是加快公路交通建设。首先,要加快广渝城际(重庆—广安—巴中—西安)高速公路建设,更进一步缩短广安与重庆的路程和距离。其次,积极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广安—潼南—荣昌—泸州高速公路,使广安成为重庆三环北部的重要节点,建设广安—丰都—合川高速公路,打通广安东南方的交通通道。第三,抓好区域内的公路网建设。围绕建设以广安城区、前锋、华蓥市区和岳池县城构成的四地一体、多中心组团式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建设广安城区—前锋—华蓥市区—岳池县城的环线公路,打通广安与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断头路,抓好以通乡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网络的上档升级和联网互通,特别是做好产业开发集中区和重点旅游、文化等景点公路交通建设,构筑便捷交通网络。二是加快广渝间铁路建设。襄渝铁路Ⅱ线的建设竣工,扩大了广安的铁路对外通道能力。广安必须积极规划和加快建设广渝间城际铁路,缩短广渝两地时空距离。建设广安—重庆轻轨交通,加紧新建广渝南客运专线,完善“两线一连”铁路布局,建成兰渝铁路武胜段、南充—广安支线、广安—洛碛(渝北)铁路,力争规划兰渝铁路南充—广安复线、华蓥—邻水—垫江铁路,实现广安至重庆旅客运输的零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三是加快广安港建设,提高“两江”通达能力。加快嘉陵江、渠江航道渠化,打通嘉陵江、渠江两条出川水运通道,实现分别通行1000吨级和500吨级船队,形成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通道。

(五)构建平台优势,抢占融入制高领地。家指出,重和周经济关系,要素流的角度是一域渗透”型经济关系,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存着一前后起的“雁行状态”。以这种论来审视广安提出的“配角经济”思路,应当是理性的选择做强重庆的配角经济,一是加快园区发展,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广安市要利用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际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好机遇,加快园区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园区优惠的入园政策,优化园区的软环境,使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重庆产业转移的“硅谷”。二是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一个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银、企、投、担多方合作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建议广安市学习重庆市组建国有建设性投资集团的经验,组建一些投融资集团。三是搭建广安招商引资平台。坚持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诚招商、以情招商,把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放在重庆。四是优化投资环境。主动会同、协商重庆市以及所属各县市区,创建双向互动和多边联运的商贸机制,相互开放市场,形成开放的区域经济市场;继续推行机关效能建设,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切实开辟项目服务绿色通道,为重庆产业转移、项目入驻、资金流入、技术对接、人才引进创造良好环境。

(六)突出要素对接,“护航”广渝深度合作。一是努力构筑科技和人才高地。充分利用重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在科技、教育、人才领域的全面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联合共建科技园、分校、研究所、重点实验室、试验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中心等。主动与重庆人事部门合作,促进广渝两地的人才交流,接受重庆青年专家、学者来广安挂职、兼职,创建博士科技创业基地,吸引重庆高校、科研单位人才来广安服务,组织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干部、技术人才到渝进修、挂职锻炼;与重庆人才网建立友情连接,共享人才信息资源,积极参与重庆区域性人才招聘,在重庆设立人才招聘窗口,引进和选用广安急需的各类人才。总之,通过两地的共同努力,尽快打通重庆与广安科技合作“管道”和人才流动“旋转门”。二是加快构筑信息平台。积极参与重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建好主网接口和支网网络,使广安及五区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能与重庆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广安与重庆各类公共网的互联互通,争取更多的广安信息在重庆信息网站发布。三是加强金融合作。抓住重庆打造金融中心的机遇,积极做好重庆各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争取更多的重庆金融机构在广安设立办事机构或分支机构,发展金融业务。加强与重庆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推进企业交易结算资金在重庆快速流动。鼓励广安企业到重庆开展融资活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着力环境共建,打造绿色生态屏障。作为担负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任的重庆和广安,在广渝合作中,生态环境共建应成为共识,应共同利用和保护好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渠江等水资源;共同治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保护好青山绿地;大力倡导和推动绿色工业、绿色交通、绿色城市、绿色建筑、绿色农业和绿色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广安市要突出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突出城乡居民生活的舒适和宜居,确立绿色发展战略,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群众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注重资源就地转化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建立健全资源地经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高度重视环境安全与保护,着力提高环境监测监管和处置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限制引进和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生产能力过剩项目。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促进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继续好转。为广安融入重庆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努力把广安打造成生态宜居、令人向往、文明祥和的魅力新城。

(八)虚心学习重庆,强力推进融入战略。一是学习重庆的思想大解放。学习重庆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有超前思维,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像重庆在内陆地区争取“两江新区”和两个保税区那样,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发挥好小平家乡的政治优势,促成广安想干的事干成功。二是学习重庆大手笔高起点谋划发展,像重庆敢于谋划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并列的“两江新区”那样大手笔巧绘发展蓝图,按照纵深融入重庆、做川渝合作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来确立广安未来的战略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以高标准的规划挤进国家盘子。三是学习重庆人扎实苦干、争强好胜的精神,快速、高效地推进广安纵深融入重庆战略。要像重庆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争取到国家设立西永综合保税区那样,争取国家、四川省、重庆市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与重庆合作,使广安融入重庆更快、更实、更深,真正达到全面纵深融入重庆经济社会、实现区域一体化的终极目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习飞 录入者:office 点击数:2117 更新时间:2011/10/18 11:23:34【关闭窗口【字体: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版权所有:广安市人大常委会 联系方式:0826-2333101 电子邮箱:gasrdb18@163.com 蜀ICP备11011481号